124637801296.jpeg  

 

劇情簡介
新的學年又要展開,法文老師佛杭蘇瓦(Francois Begaudeau飾自己)滿懷抱負的準備著新課程,他的班上有來自不同種族、家庭與文化的學生,非洲、中國的移民第二代,也有叛逆的龐克族、刺青男,還有愛頂嘴的女學生,一個比一個還要難搞。 

這群叛逆的學生,不時與他發生衝突,毫不留情面的向他反抗質疑,讓靠微薄薪水度日又被潑冷水的老師,不得不與學生展開一場又一場犀利尖銳的對話。 

同時,難纏的家長與立場迥異的同事,以及硬梆梆的教育制度更讓他心冷,他所堅信的教育理念與辛苦建立的課堂倫理遭到重重考驗……。 

原著書名《牆與牆之間》(Entre les murs)暗示著這個故事從未離開教室。電影透過師生間犀利尖銳、針鋒相對的精彩對話,揭露教育制度中的弔詭與陷阱,更觸及歷史、階級、種族、性別、文化種種議題。過去許多校園電影,都喜歡強調老師們具啟發性與魅力的教導風格,例如《我的左派老師》、《春風化雨》,甚至是日本電影《GTO麻辣教師》,但《我和我的小鬼們》同時昇華且解構這種電影結構,讓我們正視青少年的反叛性、老師們的無能為力,以及教育制度中的集體迷思。 

 為徹底呈現教室中的真實情節,導演特地從上千名國中生中挑選出20位演員來飾演影片中的各個角色,原著作者貝加度更同時肩負本片的編劇與男主角,換言之,片中沒有任何一位專業演員,卻有如此高水準的演出,在影史上實屬罕見。 

 
 
對於這種教育相關題材的電影一直很感興趣,
看完後其實對裡面的很多場景都感到非常的熟悉,
好多人都說現在的學生真的是越來越難教越來越不禮貌,
現在的小孩自我意識非常強烈,
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能來瞭解自己,
每個人都希望能做自己,
每個人都希望做個特別的人,
於是,課堂上就會常與老師及同學們發生衝突,
其實很多老師一開始執教鞭時應該都是對於教育很有熱誠很有想法的,
但久了,熱誠被自以為是的學生磨掉了,被恐龍家長磨掉了,
學生開始覺得老師上課敷衍了事,
老師覺得學生一屆不如一屆越來越灰心,
惡性循環,教育的本質不見了。
 
國外的教育與台灣真的很不一樣,
在台灣,當老師問:請問還有問題嗎?
學生通常是靜默然後避開老師的眼神的;
在國外,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儘管被同學吐槽被老師噹,也覺得無所謂。
在台灣,如果學生表達了與老師不同的意見,
大部份的老師是惱羞成怒,批評學生的;
在這部電影裡的這個老師,是非常願意與同學溝通並嘗試瞭解學生的。
雖然有時候會被學生氣地失去理智,說了一些情緒的話,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新聞裡會出現老師於課堂上公然的飆罵學生的事件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電影裡的最後一段,
學期結束前的最後一堂課,
老師詢問了大家於這學期學到了些什麼東西?學了這些東西覺得對自己有什麼幫助?
好多學生都侃侃而談,儘管言不及義,但都能說出些什麼,
當鐘聲響起,學生們迫不及待地衝出門外,
一位平時不多話的學生走向老師,
跟老師說:老師,我真的覺得我沒學到什麼東西,而且也不知道學這些要幹嘛?
這或許也是很多學生內心的一個疑問,
學這些能幹嘛?長大能幹嘛?長大要幹嘛?
我只能說,好險我們小時候都很笨,從來不會想這麼多複雜的問題,
大人說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是好?還是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